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来啦!吉大阅读导师荐书(一)

吉林大学 2020-11-15

       疫情期间,同学们有更多的居家时间,不如每天坚持读书让心灵更加丰泽。为此,吉林大学图书馆特别邀请多位“阅读导师”推荐一系列优秀书籍,希望能为同学们带来收获与感悟。

丁一兵,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经济、国际金融、区域经济一体化。



《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为何出现于西方》


作者:陈方正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这本书是少有的部头较大的中文写作的西方科学史著作,对于多数非专业人士来说,比起科学教材,科学史也许是更有趣的培养科学精神的读物。另外,书前余英时的序也值得一读。

陈方正教授曾长期担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领域广泛,包括现代化历程之比较研究、科技与现代化关系之探讨、民族主义理论、科学哲学、科学发展比较史等。 

西方科学历经转折,但自古迄今仍然形成一个前后接续的大传统,它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这一传统本身。因此,“为何中国科学发展落后于西方”的问题必须以对此传统的了解为基础。本书所提供的正是这样一个基础,即西方科学的起源、发展与蜕变,包括此传统与哲学、宗教以及时代背景的关系。此外,本书还讨论了中国与西方科学发展的分野,并总结了现代科学出现于西方文明的基本原因。

肖晞,法学博士,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院长,匡亚明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社科基金专项工程项目首席专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国际政治研究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政治学会理事。



看世界》


作者: 傅莹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这是傅莹公开出版的第二部文集,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本书行文严谨、观点客观,为读者系统、完整地展现了理解当今世界的中国视角,文集分为世界秩序、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东亚问题、南海局势等九个篇章,其中部分内容系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希望此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态势和趋势。 

傅莹,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硕士研究生,曾任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驻菲律宾、澳大利亚、英国大使,外交部副部长,现任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 

贾玉娇,社会学博士、理论经济学博士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破格)、博士生导师,兼任共青团长春市委副书记,吉林省民政厅决策咨询专家,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社会治理与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与国家治理、反贫困问题等。



风险社会》


作者: 乌尔里希·贝克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副标题: 新的现代性之路

近半年多,世界多地发生火灾,雪灾,蝗灾,病毒等风险事件,本书从风险视角解读现代社会发展与治理之道,以西方社会为分析对象,阐释了风险社会形成的政治经济制度原因,倡导反思现代性,并提出以理性精神突破困境。 

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1944—2015),德国著名社会学家。贝克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者,并与英国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和斯科特·拉什共同提出了“第二现代性”的观念,力图在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贝克的主要学术兴趣在于现代社会的转型,其专业领域涉及政治社会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和环境社会学,并提出了风险社会、第二现代性、自反性现代化、世界主义等若干重要概念。其代表作有:《风险社会》(1986)《反毒物》(1991)《生态启蒙》(1992)《风险时代的生态政治》(1994)《什么是全球化?》(1997)《世界主义的观点》(2004)《世界风险社会》(2007)。 

      《风险社会》是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的经典名作,后现代社会学理论的杰出代表作。正如作者所指出的,19世纪的现代化消解了等级僵化的农业社会,开创了工业社会的结构图景;而当今的现代化则是消解了工业社会的轮廓,在现代性的连续性之中,另一种社会形态正在形成。在这一社会形态中,未知的、意图之外的后果成了历史和社会的主宰力量,它使这个星球上所有的生命形态都处在危险之中。

      本书把当前的现代性诊断为“风险社会”,其主要特征在于,人类面临着生存的风险,而这种风险正是由工业社会所制造的。我们身处其中的社会充斥着组织化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尤其令人不安的是,风险的制造者以风险的承受者为代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贝克认为,西方社会中的主导性经济制度、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不仅卷入了风险制造,而且参与了对风险真相的掩盖。贝克力倡自反性现代化,其特点是,既洞察到现代性中理性的困境,又试图以理性的精神来治疗这种困境。  


潘海英,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目前兼任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会理事,吉林省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从事社会语言学、高校外语教育等研究。



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  冯友兰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译者: 赵复三 

  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受聘担任讲座教授,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在西方影响很大。

       《中国哲学简史》以20万字的文字讲述了中国哲学的发展历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在有限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因为它最初是讲义,所以它的英文原文非常流畅;翻译后的译文也较为符合当代人的阅读习惯。本次推荐的是外研社“博雅双语名家名作”系列之一,翻译的质量和图书的品质颇佳,很适合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体会中西方语言的不同,领略不同语言的魅力。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哲学家,哲学史家,曾就学于北京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冯友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哲学系主任兼文学院院长,1952 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等。论著编为《三松堂全集》。

      《中国哲学简史》成稿于1946年至1947年冯友兰受聘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期间,为中国哲学史课程讲稿,于1948年由美国麦克米伦公司出版。本书以二十余万字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几千年的中国哲学史,不仅一直是世界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更成为许多西方人了解中国思想文化的入门书。

于君博现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区域研究所合作研究员,吉林大学公共管理学科首席负责人。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分析,政策评估方法,地方政府治理理论与对策。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作者:   [美] 孔飞力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译者: 陈兼 / 刘昶 

《叫魂》一书中,孔飞力先生以乾隆”盛世“为背景,再次为我们展现了君主官僚制操控下的中国大地,如何被谣言、瞒报共同编织的恐慌之网所笼罩。他的笔触生动,但却不乏深刻的政治与行政学理论解读——为什么地方官员要对乾隆封锁消息?为什么”盛世“光环往往在危机前不堪一击?为什么”谣言“的土壤经久不衰? 

孔飞力生于英国伦敦,1964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他曾担任过芝加哥大学远东语言文化系主任,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主席。曾获得包括古根汉姆学术研究奖在内的多种学术荣誉,是美国艺术人文科学院院士。本书为他最主要的代表作,获“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此外他所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和《海外中国人》等,均有重要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清高宗弘历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然而在乾隆盛世达到登峰造极的时候,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搅得天昏地暗。在1768年从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冲击到了半个中国,百姓为之人心惶惶,官员为之疲于奔命,皇帝为之寝食不宁。在讲述叫魂故事的过程中,《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重在讨论这背后的历史意蕴。叫魂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的一些基本问题。 


推荐阅读

在抗击疫情斗争中深化理论认识 | 宅家学习

如何从国际角度看中国战“疫”?|宅家学习

感受战“疫”的中国力量!公开课来啦!| 宅家学习

逆境中如何培养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公开课来啦!| 宅家学习

执行编辑 / 梁诗晨

消息来源 / 吉林大学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出品单位 / 党委宣传部 - 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投稿方式 / jluxinmeit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